2025年6月3日,韓國共同民主黨領袖李在明當選總統,其能源政策主張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預計將改變當前以核電為主的能源格局。李在明在競選期間多次質疑核安全及核廢料處理問題,認為核電具有"固有危險性和不可持續性",承諾通過擴建風電和太陽能設施滿足電力需求,這一立場獲得環保團體支持。他就職后將重新評估前任尹錫悅政府的核電優先政策,該政策通過提升機組容量因子和新建機組使核電占比從2019年的26%增至2024年的32%,成為韓國最大電源。
尹錫悅執政期間(2022-2025年)逆轉了文在寅時期的抑核政策,推動核電裝機容量和效率雙提升。韓國核電機組容量因子從2018年的65.9%增至2024年的83.8%,新荷娜(Shin Hanul)1、2號機組分別于2022年和2024年投運,另有新乙(Saeul)3、4號機組計劃2026年投產。韓國現有26臺運行機組(26.05GWe),尹錫悅還規劃2038年前新建2臺APR-1400機組及2035年投運小型堆電廠。
李在明政府可能推遲或取消新建APR-1400計劃,但不會關停現役機組或叫停在建項目。他支持現役機組延壽,但反對新建機組,主張構建包含核電、可再生能源和液化天然氣的多元電力結構。專家分析指出,盡管核電擴張將放緩,但由于AI時代電力需求激增,韓國完全回歸文在寅時期抑核路線的可能性較低。李在明強調將采取比文在寅政府更平衡的能源政策,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時推動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