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日,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主辦的“2022年核安全文化建設經驗交流大會”在北京召開。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應急與核安全司副司長嚴軍在大會上做了致辭,現摘要分享,以饗讀者。
大家知道,核安全是核工業的生命線。從長期的實踐特別是近年來的實踐情況看,什么時候核安全工作抓好了,核事業發展就有保障;什么時候核安全出現問題,核事業發展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停滯、倒退,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決定核安全水平高低的,除了核設施設計水平、建造質量、核安全設備質量等本質安全度的高低以外,核安全文化建設水平的高低則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專門就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核安全法》也專門強調了核安全文化的重要地位。無論是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安全監管部門,還是各涉核集團、研究院,核設施營運單位,長期以來,都高度重視核安全文化建設,國家原子能機構將核安全文化建設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列入重大工作規劃,進行系統籌劃、部署;各涉核集團、研究院和核設施營運單位都強調將核安全納入企業核心價值觀,把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擺在突出重要位置抓緊抓好,強調核安全文化、核安全意識必須融入血液、融入靈魂、化為自覺行動。
那么核安全文化怎么理解?大家普遍認為,“文化”一詞的解釋有:"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簡言之,就是觀察實踐、總結實踐、形成規律,再以之指導、教化、改造而去成就實踐。核安全文化建設,同樣也是核工業人在認識核世界、開展核實踐過程中,對核活動中的安全事件、事故現象和安全規律進行總結、歸納、升華,形成安全理論體系,并以之指導核實踐的過程。廣義上講,核安全文化是人類核安全知識、核安全技能和核安全意識的統稱,真實的內涵則是核安全的精神、品德、修養、觀念、態度及其深層次的人文因素和素質;狹義上講,核安全文化則是指操作人員、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按章操作、按章管理、抓好安全、確保安全的意識。
當前,從核安全監管工作掌握的情況看,在核工業硬件設施建設普遍加強的同時,人才隊伍建設、核安全文化建設等軟件建設方面,落后、掉隊的隱憂凸顯,全行業核安全文化建設也還存在不平衡、不完善、不匹配、不深入、甚至知行不一的問題。各核設施營運單位普遍建立起了完備的規程規范體系,擁有合格安全的設備,但是各類大大小小的事件、問題還是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多數還是管理上的問題、意識上的問題、執行上的問題,執行有漏洞、要求不落地,多數還是有意、無意的人因錯誤引發的。單位與單位之間核安全文化建設差距較大,直接反映在安全管理水平上。個別甚至是把文化喊在嘴上、掛在墻上、印在本上,落實完全是另一回事。這些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和嚴密防范。大量事實證明,職工優良的質量安全意識、工作態度、敬業精神,一個單位長期形成的抓質量抓安全的好傳統、好作風,看似無形,卻是不斷進取、持續改進提高核安全工作水平的原動力和內在保障,是一個單位事業發展壯大的內在靈魂。
要保證人的行為不出偏差、確保核設施核活動的本質安全,必須從人的基本安全素養出發,進行系統的核安全文化建設。具體來說,決策層、管理層要不斷加強管理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及時制定完善安全政策和措施,嚴格人員技術培訓、資格審查、獎懲、監督、評比工作,制定更加完善的運行規程和應急操作規程體系。針對員工個人,要把好選人用人關,要在教育、培訓上下功夫,培養探索的工作態度、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和勤于交流的工作習慣,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在核安全問題上作出自己的莊嚴承諾。
自我國核事業創建發展以來,一代代核工業人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探索形成了完備的核安全管理法規、制度、標準體系,形成了好用、實用、管用的核安全管理理念、辦法,管理規范、安全把關要點、安全規程和責任分工體系等,鑄就了“事業高于一切、責任重于一切、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的偉大核工業精神,培育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優秀核安全文化,為我國核事業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在新時代核工業發展壯大的新征程中,一方面我們要有自己的核安全文化自信,發揚好、鞏固完善好我們的核安全文化傳統,賡續我們的優秀文化基因;另一方面要正視與先進核安全文化、與核前沿技術安全管理客觀要求的差距,隨著新技術的應用、新設施的建設、新設備的研制、新任務的增加、新人員的匯入,不斷研究核安全管理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深化核安全文化研究,努力提升核安全文化建設水平,為我國核事業安全、有序、可靠地建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