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生態環境部向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股票代碼:601985)投資控股的漳州核電2號機組頒發運行許可證。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董保同為漳州能源頒發許可證,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張凱出席活動。當天16時13分,采用國家名片“華龍一號”技術的漳州核電2號機組開始裝載首爐核燃料,標志著機組進入主系統帶核調試階段,為后續機組臨界、并網發電等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多年來,中核集團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實際行動為“兩山”理念這一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順應發展潮流、引領文明進步的創新成果提供實踐支撐。

“華龍一號”作為我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是我國研發設計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今年是“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工建設10周年,十年來“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穩步推進,“華龍一號”已成為全球在運在建機組總數最多的三代核電技術,成為當前核電建設的主力堆型,標志著中國核電技術與綜合競爭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不斷印證著“中國方案”的先進和可靠。這也是中核集團深入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漳州核電是“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的始發地,規劃建設6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華龍一號”核電基地,基地全面建成投產后,每年能提供約600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供應,能夠有效改善福建“北電南送”的電力格局,據估算將可以滿足福建南部地區廈門市、漳州市用電總和的75%。

截至目前,漳州核電1號機組發電量78億度,漳州核電2號機組預計在2025年第四季度投產發電。作為“十四五”期間投產的重點項目,漳州核電1、2號機組投入商運后,預計每年可提供超200億千瓦時清潔電能,將為福建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裝料是將全新的核燃料組件裝入反應堆壓力容器中,是核電工程中有核試驗和無核試驗的分界點,也是核電站并網發電前最重要的環節之一。